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站访学回顾:嘉宾派走进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小米、瑞幸咖啡和小猪短租

嘉宾派掌门人 嘉宾大学 2019-11-22

10月12日,嘉宾派北京站访学正式拉开序幕,为期3天的活动,以知名科幻作家郝景芳坐镇的嘉宾派公开课为起点,嘉宾大学学员们走访了四个不同行业中的标杆机构和企业。本次访学,嘉宾大学也有幸邀请到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创业管理实践教授龚焱作为同行导师全程指导同学们的学习。


嘉宾大学公开课:《科技和社会发展趋势:原理与预测》


知名科幻作家、雨果奖获得者、童行学院创始人 郝景芳


10月12日,知名科幻作家郝景芳来到嘉宾大学公开课现场,发表了题为《科技和社会发展趋势:原理与预测》的主题演讲。在技术、模式不断推陈出新的今天,作为一家企业的领头人,更应该用高瞻远瞩的思想去看待未来的科技和社会发展。


而郝景芳除了写作科幻小说之外,她的主要工作是做数据研究、写经济报告、研究经济转型和财税制度。因此她对未来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形成了具有一定深度的认识。


在演讲中,郝景芳“用过去的规律预测未来趋势”,认为我们已经处于信息社会的边缘了。而关于未来的发展,郝景芳认为有两种趋势:


1、中国但凡要向发达国家进发的话,进入高人力资本高知识产权的经济领域,增速必然也会慢下来;


2、人与人职业工资的差别,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智能化的趋势。从事非标准化脑力劳动的工作者,他的工资是要上升的。反之,做标准化工作的人,工资就要下降。


在这两种趋势影响下,“未来人的生活发展是以高级智力活动为主的”,未来几十年,社会一定是更加多元的,如果不能适应这个更加变化更加多元的社会,那就像传统线下零售店面对电商的冲击一样,只能适者生存。



重新定义技术边界 · 中国核工业的国家实力与技术应用


10月13日上午,嘉宾派来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跟随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院长万钢,实地参观中国核工业科技馆和中国实验快堆,学习和了解我国核技术的发展情况。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简称原子能院)创建于1950年,是我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和基础性、综合性核科研基地。基地建成后,以第一座反应堆和第一台加速器的建成为标志,新中国进入了原子能时代。以此为基础,原子能院在我国“两弹一艇”(原子弹、氢弹、核潜艇)研制攻关中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院长 万钢


万钢院长为嘉宾大学学员准备的演讲主题是《中国核工业发展现状与展望》。虽然核工业对于一个国家的安全、经济发展非常重要,但是很多人对这个领域还是比较陌生的。万钢院长表示,从事核工业工作,要抱着“以身许国、敢为人先、严谨求实”的态度。


同时也向学员们普及了一些知识,比如:聚变是终极能源,2050年有望建成聚变站。比如:核辐射无处不在,但是也不必谈核色变。


万钢院长告诉嘉宾大学学员们,核工业具有以下特点:战略地位高、安全要求高、社会关注高、科技含量高、开发周期长、投资巨大、典型的军民融合。


在国家的支持下,中国已经进入核电大国行列,目前全国累计发电量,核能占3.8%,虽然离10%的目标还有距离,但是越来越快的发展速度,让这一目标的达成不再遥远。


在万钢院长结束分享后,嘉宾大学同行导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创业管理实践教授龚焱代表学员提问。


龚焱:前段时间,美国针对核的出口,提出了全面禁止的措施。美国的这种行动,对中国会有什么影响?


万钢:核工业的军工属性比较强,所以很多东西都是自主的,因此受外界的影响没有电子等行业严重。但是在技术方面,还是对我们有一些影响,迫使我们要加快自主研发的速度。


嘉宾派第二季学员、景域集团董事长、驴妈妈旅游网创始人  

洪清华


景域集团董事长、驴妈妈创始人洪清华是嘉宾大学第三季学员,在听完万钢院长的演讲后,他写下了如下感想:


内心很有自豪感,为国家默默奉献的这样一批一批人是真正的“国家精神奖”获得者。国家有国家精神、使命、价值观,支撑一家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这家企业的愿景、使命、价值观,对于任何组织来说都是相通的。


我记忆深刻的“三大精神”的关键词,跟做企业也是密切相关的。“两弹一星”精神的关键词是热爱、无私、自立、艰苦、协同、攀登。一家企业能走多远,最终是企业价值观决定的。


嘉宾派第三季学员、华盖资本创投板块主管合伙人 许莉


华盖资本创投板块主管合伙人许莉的感想为:


核技术的掌握与运用,不仅对于国家战略安全、确立世界大国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而且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国家能源结构的清洁、绿色转型,以及跨产业应用等方面也将起到重要作用,是关系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技术。


目前研究院专门设立了产业化平台,希望用自己的技术成果和科研能力与产业化的公司相互赋能,对我们也是一个契机。



重新定义新国货 · 小米的创业之路与物联网帝国


10月13日下午,嘉宾派来到小米,与小米高级副总裁、CFO周受资,小米联合创始人、组织部部长刘德进行深入交流。


周受资带领嘉宾大学的学员,共同回顾了小米的发展历史,并对小米的“铁人三项”商业模式进行了解读。


小米高级副总裁、CFO 周受资


2010年,刚刚创立的小米面对的是“中华酷联”苹果、三星、诺基亚等强大的竞争对手,从零起步的小米,在2014年做到了中国第一、全球第三的成绩。2015年后,小米的增长进入瓶颈期,随后公司内部进行了复盘,抓紧夯实基础。


雷军提出了“先守正再出奇”的战略,要求公司“不要追求行业第一,那是虚的”,应该抓紧时间补课。随着小米供应链能力、交付能力的改善提升,以及在线下的布局,两年后,小米又恢复了高速增长。


小米的商业模式前所未闻,尽管培育出了多家成长迅速的公司,至今为止,还有人认为难以定义小米。


周受资表示,“本质上如果把我们当成一家传统的硬件公司来看,这个是完全错误的事情,一家传统的硬件公司是没有可能在八年时间拓展进这么多领域的。但是如果以零售和电商的角度来看小米,小米又不只是一家电商公司——我们是一家零售公司,也是一家硬件公司。”


“小米一半的收入来自电商和零售平台,绝大部分利润来自互联网服务”,因此,没有互联网,小米的商业模式就是不成立的。


以用户过亿的小米视频为例,小米视频的内容都是聚合了奇艺、优酷和腾讯视频的内容。为了促进这方面的合作,小米投资了爱奇艺和优酷。


“我们为什么选择投资而不选择跟它竞争呢?因为这几家公司每年都烧几十亿美金,而我们作为一家八年的创业公司,如果在每个领域里面都这么去打的话,我们根本不可能生存。”周受资引出了小米投资的策略——如果这个业务对我们很重要,但我们又没有能力去投人,所以以投资的方式去孵化公司来做,然后通过这种投资的方式绑定我们商业的合作。



随后,刘德围绕小米生态链进行了分享,值得一提的是,他分享了自己最近两三个月的一些思考和心得——未来的商业机会在哪里?


1、军民结合:大量的、非战斗部件的民用化生产。


2、文化产业:中国的温饱问题彻底解决后,未来20年,中国一定还会出现“文艺复兴”式的文化需求大爆发。因为文化和经济是同步的。


3、智能制造:以提升效率为准则的,大规模的智能制造有巨大的机会。“最近五年,山寨的东西越来越少,因为产业升级了,正牌的产品越来越好,越来越便宜,山寨产品没机会了。在此背景下,智能制造一定会迎来机会”。


在分享结束后,嘉宾大学学员与周受资和刘德进行了互动:


嘉宾派第三季学员、永安行创始人 孙继胜


孙继胜:10年后,小米一定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到那时候,小米怎么发展?


刘德:我们要想在10年后达成这一目标,需要做好两件事。


1、看方向的时候要看得远,要对未来有判断,要知道10年后的世界、中国、技术是什么样的。


2、但是在着手做的时候,一定要看得近。要做好今年,看好明年,连后年都不要想。因为国际的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太快,往往出乎意料。


嘉宾大学同行导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创业管理实践教授 

龚焱


龚焱:关于生态链布局,生态链上大部分公司是成功的,但也有一部分是不那么成功的。那么不那么成功的公司,有没有一些共性和规律性的东西?


刘德:在做的时候就没有期望全部做成,在做的时候把公司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头部公司,它有杠杆作用、火车头作用,给战略、政策,专人带;中段的公司用小米的制度带,但是之前没有这样的模式,所以制度需要不断更新和调整;剩下的公司是放养,保持关注,跟着跑就好了。



在小米的访学结束后,学员们一起参加了嘉宾派第二季毕业典礼。


嘉宾大学创办人吴婷为所有学员颁发了毕业证书。随着第二季访学回顾视频的播放,吴婷与学员们共同翻看毕业纪念册,回忆这一季的各种经历。



重新定义游戏规则 · 咖啡市场上的中国黑马


10月14日上午,嘉宾派带领学员们来到了瑞幸咖啡。作为国内成长最快的独角兽,瑞幸咖啡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新零售”模式,拉开了中国咖啡品牌的进击序幕,瑞幸咖啡的崛起速度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瑞幸咖啡联合创始人、CMO杨飞,从品牌和营销的角度,向嘉宾大学学员们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杨飞表示,品牌有三个阶段:认知、认同、认购。瑞幸咖啡今年的主要工作是认知阶段,而目前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获得第一批用户,获得快速增长?


如今,互联网公司的用户增长已经不是割裂的时代了,而需要全公司的共同努力。最好的增长是“内驱式增长”,依靠企业内部技术和存量用户,带来源源不断的用户。


根据杨飞的演讲,瑞幸咖啡瞄准的市场是新增用户市场,虽然星巴克已经在中国落地了3500家门店,但是中国人每年平均只消费4杯咖啡,因此品牌和营销,都要对新增用户具有针对性。


在此情况下,瑞幸咖啡采购了瑞士Schaerer与Franke咖啡机,这是全球顶级的咖啡机品牌;咖啡豆来自埃塞俄比亚、巴西、危地马拉、哥伦比亚等四大产地,均为当季生豆,同时选择了国内一家咖啡豆烘焙厂,在中国本土完成烘焙,快速配送至各个城市的门店新鲜现磨,以保证每一杯咖啡都处于最佳赏味期。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让更多人喝到好咖啡,并养成喝咖啡的习惯。


今年1月份试运营前,瑞幸咖啡开设了两家门店,分别试验用户的价格敏感度和客流情况。瑞幸咖啡推出了“30分钟慢必赔”的营销策略,虽然前期的超时率比较高。但随着订单量的上涨,配送方越来越重视,瑞幸咖啡凭借智能派单技术,优化配送环节,提高配送效率,超时率大幅降低,目前已经把外卖咖啡的平均配送时间缩短到了18分钟。


在分享中,杨飞还谈到了瑞幸咖啡对新零售核心的认识:


1、通过智慧营运系统,采用APP下单,收集云数据。前端介入用户,后端介入供应链。


2、优先开小店,快速扩张。“我们认为,这个时代,消费者的社交在线上,消费咖啡的场景也不一定在咖啡馆”。先覆盖足够多的小店,然后增加一些个性化的大店,比如故宫店、北京奔驰总部店。


通过这些方式,再配合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迅速培养中国人喝咖啡的习惯。


在线上的流量越来越大的今天,大多数人在手机上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杨飞认为,“线上的场景流量,大于线下的空间流量”,因此提出让咖啡去找人,而不是人找咖啡,杨飞把这种洞察的结论叫做:无限场景。


在无限场景理论下,瑞幸咖啡对店面选址的要求就不那么严苛了,不用特别在乎门店前经过的人流量,因为瑞幸咖啡的主要获客渠道是线上。瑞幸门店选址目前仍然以核心商业区和写字楼为主要区域,并且重点选择是开在写字楼下的大堂店,这样不仅能覆盖这片区域,而且能带来线下流量。


此后,杨飞还向嘉宾大学学员分享了关于品牌命名、品牌效果、广告投放等细节问题。


嘉宾大学同行导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创业管理实践教授 

龚焱


最后,龚教授对杨飞的分享进行了点评和总结,他认为瑞幸咖啡爆发式的增长可以归结为两个点:


1、时代动力:在移动互联网和线上支付发展越来越成熟的今天,瑞幸才有了迅速崛起的机会。


2、光有时代动力是不够的,还要有未来的视角:如果瑞幸咖啡单纯模仿对手,试着去做一个“中国的星巴克”,那么根本没有机会。只有推陈创新,迭代升级,才能赢得未来。



重新定义客户价值 · 旅游短租市场崛起的中国独角兽


10月14日下午,嘉宾大学来到小猪短租,小猪短租创始人陈驰、小猪短租联合创始人王连涛为嘉宾大学的学员做了分享,并进行交流互动。 


小猪短租在创立伊始对标的对象是美国共享经济的代表Airbnb。但运营不久王连涛就发现,由于中国的房屋租赁市场环境及用户认知观念的原因,获取房源十分困难。不仅如此,陈驰和王连涛当时接连见了近百位投资人,却仍然拿不到融资。


小猪短租创始人 陈驰


面对市场的不接受和投资人的质疑,陈驰仍然选择相信房屋共享有巨大的需求和价值,而没有选择走B2C的道路。


转机发生在2014年。他们用融来的钱做了800套种子房源放到线上,需求被逐渐引爆。此后,小猪短租最新的一笔融资发生在今年10月份,由多家顶级基金投资近3亿美元。同时,截至2018年10月,其平台上线房源超过50万套,覆盖全球超过650座城市以及目的地。


创业六年,小猪终成独角兽。


但过程很艰难,C2C模式起初进展并不顺利。“我们在愿景里说个人可以信赖平台,信赖陌生人,把自己的房子分享出来。但这个事情一开始根本没有发生,反倒是找来了一堆酒店式公寓。想做的事情和可做的事情之间差异非常大。那段时间是非常痛苦的,我们内部做了一些反思。”陈驰回忆。


小猪短租联合创始人 王连涛 & 小猪短租创始人 陈驰


这段反思的过程被陈驰总结成两点:


1、重构知识体系。把Airbnb从2008年创业开始的发展路径研究透后,陈驰认识到,在房屋共享初期,没有捷径快速形成网络效应,必须一套房源一套房源的死磕。而在这个过程中,投资人推荐的两本书(《引爆点》和《创新的扩散》)给了他们很大的启发。“如果你的创新和社会大众的认知、习俗有很大冲突的时候,注定这个创新的起源和扩散只能从极少数人开始,而且是沿着你的社交关系开始早期的传播。并且这个曲线会非常深,成长得非常非常难。”陈驰说。


2、推动认知转变。认识到从0到1的艰难之后,陈驰首先要做的是说服团队接受。这个过程也不容易,甚至有核心团队员工离开。但因为相信个人共享房屋模式必定会改变短租市场,陈驰把自己和身边的亲友都变成了房东,甚至去外地出差也要住在同事母亲的共享房间里。


之所以能推动团队去做一件在当时看来不靠谱的事情,陈驰认为是“公司愿景”在牵引着大家。


在之后的互动交流里,嘉宾大学学员也围绕着愿景和陈驰做了一番探讨。


讨论一:是不是走到后面,像贝壳、链家会成为小猪短租的竞争对手?


陈驰:从战略意义上来说,这两个模式殊途同归。我们从平台模式向产业互联网发展,他们从中介模式向B2C的模式走,最后有一天可能会成为竞争对手。

但在产业互联网里面,平台模式大者恒大、强者恒强、赢家通吃的现象可能会变得相对轻一些,竞争不会那么白热化。

 

讨论二:小猪短租“敢想敢干”的价值观是怎么来的?


陈驰:我们一起总结价值观的时候发现,做平台型的创新,如果不能敢想敢作,那从创始人到基础员工,很难做出一些有意思的事。



在此次访学的最后环节,也是最有特色的互撕反思环节,嘉宾大学的学员们进行了精彩的讨论交流,对两天四家企业的参访,进行了复盘和总结。


嘉宾派第二季学员、十点读书创始人 林少


林少:因为微信的红利,我们过去获取了4000万的用户,大概有十个号,内容生产更多还是PGC的模式。我们今年在做转型,准备往平台化走。在转型过程中我们特别兴奋,但是又会非常害怕。过去是一家PGC的公司,怎么往平台转,是我们担心的地方。


这两天收获了很多。上午在瑞幸咖啡听,他们只用了七八个月的时间就开了几百家店,很震撼。本来我的目标是想把十点书店在三年开50家,听完突然就有了开个一两百家的想法。


嘉宾派第三季学员、久有基金联合创始人 曹琦


曹琦:我把几家公司连起来看。小米上市了已经,瑞幸咖啡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小猪短租是很有耐力的公司。看到这些不同的公司在不同发展过程中面对的问题和挑战,我就会思考,我们在什么阶段?面临的是什么样的(发展)曲线?我们在哪个节奏上?应该用什么样的策略和模型?这是我参访完之后一直在思考的。


嘉宾派第三季学员

春光里产业资本集团创始人、丰厚资本创始合伙人 杨守彬


我认为现在创业越来越难,在任何细分领域要取得大成绩都非常难,创始人不仅不能犯错误,更加不能犯致命性错误,而且要求每个点都要踩准鼓点,不能踩错才能走过去。


像瑞幸咖啡这样的团队创业,是在高频打低频,高维打低维,高能打低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